电动阀门的电动装置行业发展史简读研究

电动阀门电动装置行业发展史简读研究

(一)起步

1965年-1973年(共9年)

1965年前,我国没有阀门电动装置产品,更没有专业制造厂。当时,我国主要阀门用户:电力石油化工、治金、给排水等行业因企业普遍规模小,运行参数低,自动化水平不高,使用的多是手动阀门,所以仅个别像辽宁铁岭阀门厂、沈阳高中压阀门厂、上海阀门厂、哈尔滨锅炉厂这样的大厂,生产大型阀门时,自配一种由普通电动机带动蜗轮箱来启闭阀门的简易装置,以解决人力无法扳动阀门的困难。

在阀门使用现场,人们为了启闭大阀门,就在手轮上绑上一条长杠杆,由几个或十几个小伙子一字排开,像推磨一样推动阀门开启或关闭。

1964年10月,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阀门用户不断向高参数、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对阀门产品品种、规挌、参数、自动化水平等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日趋增长。在此形势下,为适应我国阀门行业发展需要,一机部决定在通用机械行业归口所-通用机械研究所里,成立阀门研究室,来统一规划、设计、研究我国阀门行业的发展。

通用所阀门研究室成立后,对阀门电动装置产品的研究开发高度重视,1965年1月,通用所阀门室委派洪勉成、李望舜同志赴天津考察调研后,决定将原来生产小型高压釜的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定点为我国第 一家阀门电动装置专业生产厂。同时,决定成立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组,在天津开展设计工作(史称:我国**次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联合设计组由通用机械研究所李望舜任组长,化工部北京设计院徐育霞、姚定湘,石油部北京设计院朱孝先,石油部抚顺设计院赵振德,通用机械研究所项美根等同志参加。

1965年上半年,联合设计组设计完成了B型、C型、D型三个型号,最 大操作扭矩为1200Nm的阀门电动装置设计任务。1965年12月,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完成了这三个机型的阀门电动装置试制任务。

1966年1月,由通用机械研究所阀门室樊力主任在天津主持,通过了B型、C型、D型阀门电动装置的产品鉴定后,在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正式投产,向用户供货。

1966年2-5月,联合设计组继续在天津完成了E型,最 大操作扭矩2000Nm的阀门电动装置设计任务,1966年底,E型阀门电动装置试制成功,并投产。形成了完整的B型、C型、D型、E型,多回转阀门电动装置系列产品研发。

限于那个时代的条件,首 次联合设计的电装产品零部件,全部都是由普通机床加工完成的。电装主要零件箱体毛坯为砂型灰铸铁件,由镗床加工完成。产品性能测试设备也很简陋,主要产品性能输出扭矩测试,采用的是最原始办法:杠杆+磅秤。

该系列产品,后改称为ZD系列多回转阀门电动装置。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时代,ZD系列多回转阀门电动装置产品,又扩散到天津新力机械厂、成都第二通用机械厂、湖北应城长江埠阀门厂等多家企业生产,以满足客户对阀门电动装置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1971年,当时我国的友好邻邦-越南,也曾专门委派技术人员,来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学习阀门电动装置生产技术,并无偿带走了ZD系列多回转阀门电动装置全套蓝图,回国生产。

第一次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的历史功绩是实现了我国阀门电动装置零的突破;满足了当时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各部门(包括军工部门),对阀门电动装置产品的急需。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使联合设计组没有参考资料,完全靠白手起家。当时,设计组手头仅有一台日本的阀门电动装置样机,但论当时我国的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也难以完全借鉴。

所以,**次全国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完成的ZD系列产品,尽管已经具备现代阀门电动装置的基本功能,但还存在以下不足:

1、产品单一。只有普通型,无户外型以及爆炸性环境使用的产品。

2、只有适用于闸阀截止阀的多回转阀门电装,没有适用于球阀蝶阀的部分回转阀门电装;

3、采用的是普通电动机,不能适应阀门操作特性的要求;

4、阀位及扭矩控制都采用凸轮机构,控制精度差;

……

因此,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决心由阀门室重新组织力量,增加技术人员,成立由项美根任组长,刘厚福、李德禹参加的阀门电动装置研究课题组,进一步深入开展阀门电动装置的研究设计工作。

1967年9月,课题组到达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生产现场开展工作。课题组在深入阀门电动装置使用现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设计、计算、论证。提出了阀门电动装置新的设计方案。

1968年4月,课题组按新的设计方案,设计完成了第 一套Y30型典型样机图纸。按课题组计划,准备在Y30典型样机试制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阀门电动装置系列设计。

按照一机部对阀门电动装产品在我国南、北方各安排一家定点生产企业的规划,课题组决定将Y30型新阀门电动装置典型样机试制工作:北方安排在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进行;南方安排在上海阀门三厂进行 。

令人遗憾的是:天津第二通用机械机械厂因手头已经在生产ZD系列阀门电动装置,产销两旺,市场供不应求,对Y30型样机的试制工作缺乏热情,故进展缓慢。而上海阀门三厂,是新的定点厂,Y30型样机试制工作进展神速。1968年10月,上海阀门三厂就完成了Y30型阀门电动装置样机试制任务,后经上海市机电一局组织专家,对Y30型阀门电动装置样机通过技术鉴定后,即投入批量生产。产品在上海阀门厂、上海良工阀门厂、上海阀门六厂等南方许多电动阀门生产厂配套选用。

Y30型阀门电动装置不仅克服了ZD系列电动装置产品的缺点,而且是真正具备了那个时代的阀门电动装置应有的**技术水平。Y30型电装在上海的试制成功并成批投产,为我国下一步阀门电动装置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66年,因石家庄化肥厂2.5万吨合成氨项目配套需要,由通用机械研究所项美根主持设计、开封高压阀门厂饶深祥参加设计,石家庄阀门厂试制完成了H型部分回转阀门电动装置。该产品为二级蜗杆蜗轮整体型结构,最 大操作扭矩5000Nm。

1968年3月,根据一机部安排,开封高压阀门厂韩庆任组长,由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项美根、兰州高压阀门厂丁人山、沈阳高中压阀门厂谭文远组成的联合设计组设计的250N.m多回转防爆型电装,由开封电机厂研制成功,经鉴定后(鉴定会上没有出示防爆合格证,是会后补办的),样机在南京石化总厂试用。后经开封电机厂改进后,1972年,生产42台电装产品,在北京首钢化肥厂使用。可惜,后来开封电机厂放弃了阀门电装产品,没有发展成为电装产品专业生产厂。

另外,因国家项目建设需要,由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项美根主持、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刘其昌、徐忠烈等参加,联合完成了下列项目,配套的阀门电动装置设计研制任务:

1、 1968年,二机部816工程配套用的阀门电动装置,最 大操作扭矩200Nm。在这台电装里,采用了行星摆线针轮传动机构,是我国成功研制的第 一台整体式、手电动全自动切换的部分回转型阀门电动装置;

2、1969年5月,北京东方红炼油厂项目,防爆球阀用的隔爆型部分回转阀门电动装置。该产品采用的是多回转电装,连接行星减速器的叠加式部分回转电动装置,最 大操作扭矩5000Nm;

3、1969年,援助阿尔巴尼亚综合炼油厂建设项目配套的隔爆型部分回转阀门电动装置;

4、197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530工程,格拉成品油输送管线项目配套的隔爆型收发球驱动装置,最 大操作扭矩5000Nm。这是我国成功研发的**台,成品油输送管线用的隔爆型收发球驱动装置。

完成上述众多项目配套的阀门电动装置产品,既满足了这些工程项目配套之急需,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阀门电动装置设计、研发和生产经验,为我国阀门电动装置行业技术进步和后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

1974年-1996年(共23年)

我国阀门电动装置行业从零开始入门,经过9年努力,完成了第 一次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研发、Y30典型样机设计研发、及各工程项目配套阀门电动装置设计研发,填补了一系列空白,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ZD系列产品存在着前面所说过的问题;

二是,ZD系列产品使用中故障率较高;

三是,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制约了我国阀门电动装产品在设计、制造、订货、使用、维修及流通等领域的发展。

上面的前二个问题,通过Y30典型样机,以及众多项目配套电装研制已经基本解决。因此,一机部决定从制订阀门电动装置产品标准入手,为我国阀门电动装置行业发展铺平道路。

1974年3月,一机部石化通用机械局下文,决定成立由通用机械研究所项美根任组长,通用机械研究所章华友、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刘其昌、上海阀门三厂蒋集顺、开封高压阀门厂耿庭贵、沈阳高中压阀门厂何凤山、辽宁铁岭阀门厂康长春参加的阀门电动装置部颁标准制订工作组。

1974年4月17日,工作组全体成员在天津“海城饭店”集结,开展工作。工作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对标准所涉技术难点进行了试验研究、理论计算,全面整合了全国阀门联合设计技术资料、各电动阀门厂的电动阀门技术资料、及各阀门电动装置厂的相关资料后,于1974年6月起草完成了“阀门电动装置型式、基本参数与连接尺寸”、“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两项部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发行业各厂征求意见后,汇总处理了反馈意见,形成了该两项部标准的“审查稿”。

1974年10月,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革委会副主任董英在上海主持召开标准审查会,审查通过了这两项部颁标准,最后由通用机械研究所完成“报批稿”上报,经一机部批准后,正式在全国实施。两项部颁标准,标准号分别为:JB2920,JB2921。

上述两项部标准的颂佈实施,为我国阀门电动装置的大发展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1975年初,一机部周建南副部长前往辽宁省朝阳电厂,主持双水内冷新型发电机组点火起动仪式。当周副部长按下起动电钮后,发电机组没能启动成功。经查是系统中的电动阀门没有正常启动。事后,周副部长特别召见了通用机械研究所阀门室“电动装置课题组”成员,了解电动阀门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一是我国第 一次联合设计的ZD系列电动装置存在阀位控制不灵等问题;二是阀门电动装置没采用符合阀门操作特性的阀门专用电动机;三是阀门本体存在质量问题。1975年8月,在周副部长的过问下,一机部下达了(75)一机电字1040号“关于开展阀门电动装置及阀门专用电机系列联合设计和试验研究工作的通知”,决定:

1、由通用机械研究所组织阀门行业进行第二次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以提高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水平;

2、由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为总归口,上海电科所、广州电科所、南阳防爆所为分归口,组识制订阀门专用电机部颁标准与阀门专用电机产品联合设计;

3、由通用机械研究所负责解决电动阀,阀门本体质量问题。

上述1040号文件上盖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一机械工业部”公章(俗称“天安门”图章),是阀门电动装置发展史上国家下发的最 高级别的文件。

1976年4月,由通用机械研究所项美根主持,在北京一机部机械研究院召开了由国内主要阀门电动装置厂,与哈锅、上锅、武锅、北锅、东锅技术人员出席的全国第二次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方案审查会,对通用机械研究所电动装置课题组提出的七个设计方案进行了审查,一致通过了其中的“第六方案”,即电机与电装主体端面出线的方案,为第二次电装联合设计方案。

1976年4月下旬,由通用机械研究所项美根任组长,通用机械研究所章华友、李汉武,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刘其昌,上海阀门三厂蒋集顺,开封高压阀门厂孙世信、段发瑞,铁岭阀门厂肖而宽,天津第二电表厂殷鸿义等参加的,全国第二次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组,在合肥通用所开展工作。当年暑期后,联合设计组又移师上海阀门三厂继续进行联合设计工作,至1977年初,全面完成了符合阀门电动装置两项新标准JB2920、JB2921的,Z系列多回转及Q系列部分回转(叠加式),两个系列阀门电动装置产品设计任务。这两个系列,都包含了普通型、户外型、防腐型、隔爆型,四种类型的产品,大大地扩充了电装产品的使用范围。

1977年1月-1979年9月,上述联合设计产品由上海阀门三厂陆续试制完成(包括样机在广州电科所的户外、防腐试验,上海煤机所的防爆试验,以及上海南市电厂的现场工况使用考核),并成功应用于上海吴泾我国第 一套30万吨合成氨项目。1980年12月,该系列产品由通用机械研究所通过了鉴定。

与此同时,在通用机械研究所项美根工程师总归口下,成立了全国阀门专用电机起草部标准和阀门专用电机产品联合设计工作组,工作组由上海电科所周蜀君工程师任组长,上海电科所张金兰、广州电科所陈维邦、高鸿发,南阳防爆所易兴睦、苏成山,开封电机厂方铭、蔡碧濂,上海五一电机厂庄镇波、罗湛园,上海革新电机厂郭德渠,上海跃进电机厂陶绪周参加。经工作组调研后,在北京、上海、开封等地积极开展工作。

1976年6月,普通型与户外、防腐、隔爆型两种阀门专用电机部标准的编制,及普通型与户外、防腐、隔爆型两种阀门专用电机系列产品设计研制,全部完成。1976年11月,由一机部科技司曹维廉司长主持,在广州召开了上述两项阀门专用电机部标准审查会,暨两种阀门专用电机系列产品鉴定会,並一致审查通过了这两项部标准的报批与两种系列产品鉴定。从此告别了我国无阀门专用电机的历史。

两项阀门专用电机部标准代号名称分别为:JB2195-77“YDF系列电动阀门用三相异步电动机”,JB2196-77“YBDF-WF系列户外、防腐、隔爆型电动阀门用三相异步电动机”。

上述阀门专用电机系列产品,全部用于我国第二次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的产品上,对推动我国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水平,提高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次全国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产品成功投产、以及两个系列阀门专用电机成功投产,在我国阀门电动装置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所有这一切,为我国今后阀门电动装置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替代了原来计划经济,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扱大解放,大大推动了我国阀门电动装置行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行业队伍得到了大发展。除原来有的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等几家老厂外,新加盟、新创建的企业有:扬州电力修造厂、常州第二电机厂(现常州电站设备輔机厂)、常州武进阀门控制厂(武锅布点)、鞍山阀门电动装置厂(沈阀布点)、牡丹江电装厂(哈锅布点)、北方阀门控制设备公司、黄山特种阀门控制设备公司(黄山良业阀门有限公司的前身,现名:黄山良业智能控制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

2,新产品百花齐放,不断涌现。主要有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的ZA、QB等产品,以及消化吸收英国罗托克技术的“同轴直连式电装”;扬州电力修造厂的DZW、DQW系列等电装;常州第二电机厂的ZB、ZC、QB、QD系列电装;北方阀门控制设备公司的LQ、802系列电装;黄山特种阀门控制设备公司的HZ、HQ系列电装等。这些企业多是具有新产品开发能力、制造能力较强,技术力量较雄厚,产品有自己的品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较好的企业。

3,在部标准JB2921“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的带动下,我国阀门电动装置产品性能检测技术与装备得到了大发展。通用机械研究所、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扬州电力修造厂、黄山特种阀门控制设备公司等都成功研制了一批符合部标准JB2921要求的测试装置。特别是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测试设备完备,最 大测试扭矩可达60000Nm。

4,引进了一批国外电动装置先进制造技术。主要有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引进美国的SMC系列电装、上海良工阀门厂引进意大利的BF系列电装、扬州电力设备修造厂引进德国的西门子电装等。

5,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与劳动生产率,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扬州电力修造厂等部分企业,专门设计、加工、安装、调试、完成了电装箱体专门机加工生产线。后来,在引进国外阀门电动装置制造技术的推动下,1986年,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向青海**机床厂,购买了我国阀门电动装置行业首台用于加工阀门电动装置箱体的卧式加工中心,在业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还从日本引进了一台真空渗碳炉,对保证引进产品SMC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8年,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还成功建成了我国第 一条阀门电动装置产品表面涂漆生产线,对提高产品表面质量起到了重要保证作用。

6,形成了电装产品社会化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常州武进县境内、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周边等原有电装生产基础较好的地区。形成了DZW系列电装(原是扬州电力修造厂产品)、QB系列电装(原是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产品)等产品的社会化生产。即有一部份企业专业生产加工电装产品零部件(实质上仅是个机加工车间);另一部分企业负责电装产品装配(实质上仅是个装配车间),组装成产品后销售;同时还出现了电装产品销售专业户,他们手中往往掌控着部分电装用户,只管产品销售,从中获利。

因为实现了电装产品的社会化生产,从而降低了电装生产成本。这些产品销售价格往往较低,他们会迎合部分客户的心态,以低价抢占市场。

实际上,在当时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由于电装社会化生产,缺乏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故很难保证产品具有较好的质量。

7,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电装用量不断增加。据估计,1974-1995这23年间,全国电装行业每年总产量从不足5000台,增加到了40000台左右,增幅达800%以上。同时紧随客户需要,品种规挌也大大增加,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完全满足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需要。

8,文革结束后,为了缩小我国阀门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1977年10-11月,一机部首 次(也是唯 一 一次)官方组团赴日阀门考察。赴日阀门考察团由开封高压阀门厂沈延新任团长,通用机械研究所练元坚任副团长。负责阀门电装技术的通用机械研究所项美根和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寇国清参加了这次考察活动。在日本参观考察了日本齿轮公司(拥有美国力密托克技术)、岛津制作所(拥有英国罗托克技术)、西部电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等三个阀门电动装置制造厂,以及电动阀门用户(火力发电厂、液化天燃气厂、石化厂)。考察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回国后编写出版了两本书:“赴日阀门考察报告”、“赴日阀门考察资料汇编”,在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两本书,虽然时间已过几十年,但至今在业内还有参考价值。

事后,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决定通过日本齿轮公司引进美国的SMC系列电装制造技术,就是这次赴日阀门考察的成果之一。

为了很好的消化吸收这次赴日阀门考察成果,1978年夏,由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阀门室副主任闫永君主持,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了一次“全国阀门电动装置技术交流会”,全国各电装制造厂及部分电装用户单位,派员出席了这次会议。

在那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国内电装技术交流活动仍然十分活跃。1980年11月,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练元坚副总工程师在天津主持召开了“全国电装行业第二次技术交流会”;1981年8月,上海电科所与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共同主持,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了“阀门专用电机标准修订及阀门电装应用温度继电器技术讨论会”。这些活动对推动我国电装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9、1981年后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狠抓产品质量,创省优、部优、国优活动。为配合这些活动,推动全面提高电装产品质量,1985年,由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主持制订了“阀门电动装置寿命试验规程”、“阀门电动装置产品质量分等”两项部标准,在全行业实施。对推动阀门电动装置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上述工作的影响与推动下,我国阀门电动装置的产品寿命测试技术与装备也得到了发展。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黄山良业阀门有限公司等主要电装厂,都有自己研制阀门电动装置寿命试验台。不过这仅是少数技术力量与质量意识较强企业的自觉行动,即前面提到过名字的电装厂才能做到。

10、随着对阀门电动装置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与了解,通用机械研究所先后又组织行业力量,对JB2921“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进行了两次修订。

11、1982年,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次完整地颁布了涉及阀门电动装置的两项国际标准:ISO5210“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ISO5211“部分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这两项国际标准的特点是:阀门驱动装置与阀门的连接方式较多,有爪型、键型、方头型、扁头型等,方便用户按需选用。根据我国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政策,1989年,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效采用上述两项ISO标准, 转化成了我国国家标准:GB/T12222“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GB/T12223“部分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

但由于我国部标准JB2920“阀门电动装置型式、基本参数与连接尺寸”已经在国内长期实施,行业内影响根深蒂固,因此上述两项新国标执行起来,遇到了一些困难,原因是要在原有的连接形式与尺寸上作出变动,不仅要付出巨大经济代价,还涉及阀门电动装置制造、使用、维护、供货、流通等方方面面的复杂因素,故难以实现。只能建议将来上述两项国际标准修订时,添加JB2920中的相关内容,或对于JB2920标准进行修订后重新颁布。

(三)提高

1997年-2021年(25年)

二十世纪未,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巨大发展,给我们阀门电动装置技术发展,带来了巨大空间。从此,我国阀门电动装置历史,逐步进入了智能时代。智能阀门电动装置摒弃了原有阀门电动装置釆用的常规电接点控制电路,而采用内嵌微处理器的控制单元,同时具有人机交互界面,运行数据记录,参数组态,故障自诊断和保护等功能,并可具有数字通信接口的新型智能阀门电动装置。

智能型阀门电动装置,最 早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由英国罗托克公司成功研制的。

我国在1997年3月,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开展了-次面对全国的“难题招标活动”。所谓“难题招标”活动,就是省科委向全省中小企业征集“技术难题”,通过“中国科技报”、“安徽日报” 、“安徽科技信息网”等新闻媒体,向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招标,以求攻克“难题”。黄山良业阀门有限公司项美根董事长根据当时世界阀门电动装置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审时度势,果断地利用这个机会,向安徽省科委,申请並批准了“数控型阀门电动装置研究开发”这一难题项目。由于,当时在我国电动装置行业里 ,尚未有“智能”这一名词出现,所以报该项目时的名称叫“数控”型阀门驱动装置,实际上就是现在大家众所周知的“智能型阀门电动装置”。

该“难题项目”经媒体招标后,由北京中国对外科学技术交流协会中标,在安徽省科委立项。

“数控型阀门电动装置研究开发”正式立项后,安徽省科委即给黄山良业阀门有限公司,无偿拨付人民币8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后经黄山、北京两家合作单位的共同努力,1998年底,成功研制完成了第 一台300Nm,多回转数控型阀门电动装置样机,并送往黄山市徽州区自来水厂,进行工业性工况运行试验。这是我国第 一次,对现代智能型阀门电动装置的科学尝试。

进入新世纪,随着信息技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大大促进了我国阀门电动装置行业智能型阀门电动装置产品的快速发展。有近十家实力较强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智能型阀门电动装置技术并结合自主创新,成功研发了各具特色的智能型电装产品,主要有:

上海自动化仪表十一厂M、A等系列智能电装;

温州瑞基RA、RQ、RQM、RJ等系列智能电装;

温州特福隆IK、IKT、AK、AKT、AKQ等系列智能电装;

黄山良业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LK、LKZ、LKQ等系列智能电装;

扬州电力设备修造厂2SA3、2SA8、2SA9、2SQD等系列智能电装;

常州电站设备辅机厂SND-ZTD、SND-ZTZ、SND-QTJ等系列智能电装;

天津百利二通IMC、IQT、IMT等系列智能电装;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RHA、M等系列智能电装;

项美根(右一)应邀出席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TC153(阀门)第二届全体会议

项美根(右一)应邀出席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TC153(阀门)第二届全体会议

我国智能型阀门电动装置产品的不断发展,又推动了我国阀门电动装置智能检测技术与智能检测设备的发展。从2003年开始,在黄山良业阀门有限公司项美根董事长带领下,研制成功我国首台阀门启闭扭矩连续测试装置的同时,研制了我国第 一套“全自动全智能阀门电动装置性能测试台”,为全国阀门行业阀门与电装检测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确保我国阀门智能型电装有序发展,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行业力量,经过三年努力,成功制订了我国第 一部智能型阀门电动装置国家标准GB/T28270-2012″智能型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于2012年12月开始在全国实施,对提高我国阀门整体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保证作用!

根据我国标准化体系要求,在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黄明亚秘书长的带领下,从2007年开始组织行业力量,经过二年努力,在原有部标准”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的基础上,成功制订了GB/T24922“隔爆型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 GB/T24923“普通型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两项国家标准,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使我国阀门电动装置执行标准,实现了更新换代。

之后,又成功制订了JB/T8531-1997 “阀门电动装置型号编制方法”(2014年又进行了修订),JB/T13597-2018“低温环境用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JB/T13881-2020“船用阀门电装技术条件等行业标准。

2012年6月,我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应邀派出阀门电动装置专家,出席了在德国柏林召开的ISO/TC153/SC2工作组会议。当时,这个会议的议程是修订“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部分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两项国际标准。考虑到我国阀门电动装置标准化工作历史优久、经验丰富、基础雄厚,我国当时出席会议的胡军、项美根等专家以及未能到柏林参会的黄明亚先生,认为我国应向ISO/TC153/SC2提出申请,由中国来主持制订“工业用阀门 电动装置一般要求”这一国际标准。

2014年10月, ISO/TC153阀门国际标准技术委员会机构重组,取消了原来的ISO/TC153/SC2分技术委员会,专门成立了ISO/TC153/WG1工作组(工作组秘书处设在德国柏林DIN总部大楼),负责协调我国提出的该标准制订过程中的组织审查工作等。

对此建议,我国国家标准委高度重视,并于2015年5月向ISO/TC153正式提岀申请。后于2015年9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ISO/TC153工作组会议及年会上进行了讨论协调,此次会议为标准的立项制定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我国阀门行业赢得了**个国际标准的制订权做出了贡献。

为完善标准立项申报材料,2015年12月,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组织电装行业专家,在黄山召开了“工业用阀门 电动装置技术条件”国际标准研讨会,拉开了制订该标准的序幕。之后,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阀门所黄明亚所长带领下,由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胡军执笔,由我国主持起草的该标准各阶段的“标准稿”,分别在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多国多次召开的ISO/TC153/WG1专家审查会上反复讨论、审查。经过5年多努力,2020年1月,该标准获得ISO国际标准化机构正式批准、颁布。标准代号名称为:ISO22153-2020“工业用阀门 电动装置一般要求”,从2020年1月起,在全世界范围内实施。期间,我国阀门电动装置老专家项美根先生,作为国际标准ISO/TC153/WG1注册专家,自始至终参加了这项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见证了该项国际标准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

由我国主导制订的国际标准ISO22153-2020“工业用阀门 电动装置一般要求”的颁布,并在全世界实施,这在我国阀门电动装置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事实证明:我国阀门电动装置行业,从1965年起步,到走出国门,2020年1月颁布了我国主持制订的国际标准ISO22153-2020。“工业用阀门 电动装置一般要求”在全世界实施,历时56年:

从行业规模上来说:生产厂家从无到有,到现在估计有一百家左右(上规模、有产品开发能力、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厂约十家);

从加工能力上来说:从普通车床加工开始,到现在数字化生产设备得到普遍应用。电装主要零件箱体加工,基本实现采用加工中心加工。箱体毛坯件,小型的采用铝合金压铸,中型、大型的普遍采用树脂砂、消失模等先进铸造工艺,使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从产品产量、质量、品种、规格上来说:从零开始,到现在年产量约20万台,产量、质量、品种、规格,完全满足了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需要,并有部分出口;

从产品检测技术与设备来说: 从零开始, 到现在基本实现了阀门电装产品质量指标的自动化、智能化检测。

从产品标准方面来说:从零开始,到现在,不仅在国内已经具备完整的阀门电装标准体系,而且走出国门,由我国主持制订了国际标准ISO/22153-2020“工业用阀门 电动装置一般要求”。冲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历史将永远铭记每一位,为我国阀门电动装置行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们!

电动阀门的电动装置行业发展史简读研究

Comments are closed.